在同温同压下,某空瓶充满O2后的质量为116 g,充满CO2后的质量为122 g,充满气体X后的质量为114 g,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 B.60 | C.32 | D.44 |
【改编】W、X、Y、Z是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的氢化物为H2Y,Z的某种含氧酸有漂白性。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Y的非金属性强于Z的非金属性 |
B.W、X分别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
C.W、X、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Y>Z>W>X |
D.Y的氧化物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因氧化而褪色 |
将反应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开始时向甲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回到零,再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浓NaOH溶液,电流计指针再次发生偏转。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B.开始加入少量浓硫酸时,同时在甲、乙烧杯中都加入淀粉溶液,只有乙烧杯中溶液变蓝 |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D.两次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
【改编】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
实验 方案 |
![]() |
![]() |
![]() |
![]() |
实验 目的 |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
【改编】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Fe(NO3)3溶液中:Mg2+、H+、SO42-、Cl- |
B.0.1 mol·L-1 KClO溶液中:Na+、H+、Cl-、NO3- |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
D.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
分子式为C5H11Cl且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6 | B.5 | C.4 | D.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