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H+ +OH_ =" " H2O 表示的是
A.NH3·H2O + HCl ="" NH4Cl + H2O |
B.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
C.Mg(OH)2 + H2SO4 = MgSO4 +2 H2O |
D.NaOH + HNO3 = NaNO3 + 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SO2 |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A.(y-2x)/a mol·L-1 | B.(y-x)/a mol·L-1 |
C.(2y-2x)/a mol·L-1 | D.(2y-4x)/a mol·L-1 |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
氧化性:Cl2>Br2>I2 |
B |
c处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
C |
d处立即褪色 |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
D |
e处变红色 |
还原性:Fe2+>Cl- |
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强电解质 |
Fe |
NaCl |
CaCO3 |
HNO3 |
弱电解质 |
CH3COOH |
NH3 |
H3PO4 |
Fe(OH)3 |
非电解质 |
C12H22O11 (蔗糖) |
BaSO4 |
C2H5OH |
H2O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一粒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
B.配制100 mL的质量分数10%的H2O2溶液:取一支规格为100 mL的量筒,先取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溶液33.3 mL,然后加水至100 mL刻度线 |
C.检验某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 |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容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