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 … … 如何能有用呢?
―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三 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l)依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是什么?(不要摘抄原文)
(2)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二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3)依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仗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
秦 |
汉(含新) |
西晋 |
隋 |
唐 |
元 |
明 |
清 |
合计 |
统治 年数 |
15 |
425 |
51 |
38 |
289 |
97 |
277 |
267 |
1459 |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有人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请论证此观点。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乡村危机,实质上是指农民的生存危机,表现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停滞与农民生活的持久贫困,挣扎于生存边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危机达到一个高潮。原因是多方面的……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益商品化的中国农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廉价倾销工农业过剩产品,从而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工农业生产。1934年美国实施《购银法案》,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不断上涨,中国物价大幅下跌,从而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三十年代几乎连年发生大的水旱灾害,更使农村走向破产。另外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大规模混战及其对工农红军的多次军事围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及对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侵略的步步加深都给中国农村带来严重灾害。总之,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走上极度衰落与崩溃之境。
——张福记《乡村危机与近代百年中国政治格局的嬗变》,原载《史学月刊》
(1)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危机形成的原因。
(2)“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我国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致力于乡村建设,请指出抗日根据地围绕“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材料三下面是1949年—1992年中国钢粮产量表。
产品 |
单位 |
1949年产量 |
1952年产量 |
1976年产量 |
1992年产量 |
钢 |
万吨 |
15.8 |
135.0 |
2046.0 |
8000.0 |
粮 |
亿吨 |
1.1 |
1.63 |
2.86 |
4.42 |
参照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建国后我国的钢产量增长幅度同粮食增长相比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4)1992年产量比1976年有较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工业化指的是从传统生产技术占支配地位的农业经济向现代机器生产力为主的工业经济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掀起后加速进行。到19、20 世纪之交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已相继步入工业化社会。在这些国家里,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达到50豫以上,工业制企业主导了工业生产,非农劳动力超过
农业劳动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半。伴随工业化的完成,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显现出来。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可得出哪些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效信息?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现代工业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你说你从欧洲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二:1870~1910 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1870~1910 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3)从1870 年到1907 年共发生了五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破坏性极大加强。据此,有人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大萧条时代”。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近代社会是“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转变历程中几部著名的法律文献先后问世标志着人类政治文明取得了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阅读下面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体现特征 |
历史意义 |
![]() |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
![]() ![]() |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员选举产生…… |
![]() |
|
![]() |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中的空格相关内容(要求语言简练准确)
(2)上述法律文件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和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你如何认识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