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初隶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遇春数称于太祖。
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次通州。闻元兵有屯庆州者,玉乘大雪,帅轻骑袭破之,杀平章果来,擒其子不兰溪还。会大军进至金山,纳哈出遣使诣大将军营纳欸,玉往受降。纳哈出以数百骑至,玉大喜,饮以酒。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请服此而饮。”纳哈出不肯服,玉亦不饮。争让久之,纳哈出覆酒于地,顾其下咄咄语,将脱去。郑国公常茂在坐,直前砍伤之,都督耿忠拥以见胜。其众惊溃,遣降将观童谕降之。还至亦迷河,悉降其余众。会冯胜有罪,收大将军印,命玉行总兵官事,寻即军中拜玉为大将军,移屯蓟州。
时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嗣立,扰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间道兼程进至白眼井。去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乘夜至海南,敌营尚在海东北八十余里。玉令弼为前锋,疾驰薄其营。敌谓我军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敌无所觉。猝至前,大惊。迎战,败之。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
玉长身赤面,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献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明史·卷一二三》节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风扬沙,昼晦 晦:昏暗 |
B.疾驰薄其营薄:迫近 |
C.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按:巡视 |
D.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次通州次:驻扎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还至亦迷河,悉降其余众②齐国其庶几乎 |
B.①都督耿忠拥以见胜②举匏樽以相属 |
C.①帝闻之不乐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①遇春数称于太祖②而君幸于赵王 |
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玉随大将军冯胜出兵征讨纳哈出,杀败元军,立下战功。后冯胜有罪,朝 廷命蓝玉执掌总兵官职务,继而取代冯胜成为大将军。 |
B.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捕鱼儿海征元。一开始未能发现敌踪,准备回师,后 听取王弼建议,隐匿行踪,冒着大风沙进军,终于击败元军。 |
C.蓝玉屡有战功,太祖待他很优厚。他渐渐骄纵放肆,在北上征讨元军途中,因 喜峰关官吏未能及时开门,他纵容士兵破门而入。 |
D.蓝玉颇有将才,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但又矜功自伐,骄蹇横暴,我行我素。 |
太祖多次不悦,蓝玉最终被告谋反而遭灭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请服此而饮。”
(2)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
B.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
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
C.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
D.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⑵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送宗伯乔白岩序(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①?”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①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阳明子而论学过:拜访 |
B.目无改观,耳无改听改观:改善 |
C.外是荆棘之蹊蹊:小路 |
D.岂易哉?易:容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字字而求焉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B.文词技能于是乎出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C.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意北亦尚以口舌动也 |
D.毋以老耄而弃予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赠序。王守仁在阐述自己为学的主张的同时,也勉励朋友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
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 |
C.文章引用卫武公的话意在说明,研究学问要终身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 |
D.王守仁认为为学最根本的在求道,如果不明大道,只在如词章、下棋这类技艺上用功夫学习,哪怕你学得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聪明且具有良知的人。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学 弈 则 谓 之 学 学 文 则 谓 之 学 学 道 则 谓 之 学 然 而 其 归 远 也 道 大路 也 外 是 荆 棘 之 蹊 鲜 克 达 矣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
(2)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傅青主善书画
[清]徐珂
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①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晡至昳②,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京师打钟庵落成,僧慕傅名,丐书庵额。以僧无行,不许。僧谂③某与傅善,啖④以重金,令转乞。甲不敢遽达,又虑无以报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酝招饮,又预作五绝诗一首,以打钟庵三字嵌诗中,乘微醺,自握笔书此诗,屡书,屡自拉弃之。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时傅醉矣,曰:“我为汝代笔如何?”甲喜曰:“幸甚。”遽索纸,纵笔为之。甲请曰:“既赐书,即求署款。”傅笑而许之。甲刓⑤此三字授僧,榜于门。
一日,傅偶过庵前,讶额署己款,笔意确是,注视之,沉思良久,忽忆前为甲书屏中有此三字,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节选自《清稗类钞·艺术类》)
[注] ①重违:难违。②昳:太阳偏西。③谂:通“审”,详细了解。④啖:利诱。⑤刓:剜,挖。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俟月上东向 俟:等待 |
B.遂掷笔搓纸而辍辍:停止 |
C.丐书庵额丐:给予 |
D.傅睨之而笑睨:斜视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傅青主狂放不羁和刚正不阿的一组是(3分)( )
A.①傅青主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 ②孺子败吾清兴,奈何 |
B.①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 ②以僧无行,不许 |
C.①屡书,屡自拉弃之 ②遽索纸,纵笔为之 |
D.①舞蹈踊跃,其状若狂 ②始悟为甲所卖,遂与绝交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傅青主对创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每次创作都必须选择晴爽月明的中秋良辰。 |
B.友人为了求得傅青主的画,置酒与之痛饮,后来却因败坏了傅青主的清兴而无果。 |
C.甲为了回报和尚,设计骗取了傅青主的真迹,最后却因此断送了与傅青主的交情。 |
D.本文通过对傅青主的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位富有鲜明个性的书画家形象。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3)欲书此诗刻其上,顾不善涂鸦。(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给加线字词释义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輮使之然也凌万顷之茫然 |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此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舞幽壑之潜蛟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C.李牧连却之 | D.吾从而师之 |
有人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徘徊”二字用得极妙。你能说说其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