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
|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
(2009年1月福建高三质检)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
下列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轻重工业发展相对均衡 | B.1926年的工业生产超过1913年水平 |
|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 A.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
| C.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
(2009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古比雪夫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
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
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
|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 |
|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 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
|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