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当欧洲发生前两次解放思想运动时,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正在发生什么现象?
(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的科学与发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的发展有很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看法的是:
A.火药的发明 |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
C.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读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于: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采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元朝时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古代行政区划史》
请回答:
(1)请问今天的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根据材料指出元朝是如何对山东进行管辖的?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什么发展趋势?你是如何评价这一发展趋势的?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