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博与文明
世博会是展示台 |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
世博会是大课堂 |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
世博会是助推器 |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88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世博会推动文明 |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
材料二:世博与文化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的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下面是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时间 |
国家 |
城市 |
主题 |
2000年 |
德国 |
汉诺威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年 |
日本 |
爱知县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2010年 |
中国 |
上海市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其主体既是汉字“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小题共17分)
2009年11月,中国商务部整合四个行业协会在美国有限电视新闻频道投放了关于“中国制造”的广告,该广告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在社会引起热议。
跑步者在晨光中风驰而过,他的跑鞋是糅合了美国科技的“中国制造”;模特身上华丽的服饰,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制造”;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穿梭的大型客机,更是全球合作下的“中国制造”……在这则广告中,每次出现“MADE IN CHINA”,下面都会通过“WITH”连着一组英文词汇,比如运动鞋“MADE IN CHINA”,但是“WITH AMERICAN SPORTS TECHNOLOGY(运用美国运动科技)”;时尚的外国青年拿着MP3“MADE IN CHINA”,但是“WITH SOFTWARE FROM SILICON VALLEY(软件来自硅谷)”……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主题说明了什么?
(2)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也提示我们“中国制造”还需提升。请你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提升“中国制造”出谋划策。
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这则广告是“商务部购买广告时段投放国际主流媒体” ,针对这一看法,中国商务广告协会负责人说,广告并非商务部投放,而是在商务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等四家商会联合制作完成。
(3)请你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评价商务部这一做法。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 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三: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需要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提高依法治水水平的。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许多农民工春节过后不再盲目的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而是比较外出打工和留乡打工哪个更划算。
国家统计局2008、2009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单位:元)
注:农民工在东部打工成本比西部高25%,还有背井离乡的隐性成本
(1)图表反映了哪些信息?结合图1说明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打工的理由。
很多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一些有技能、有经验的成为当地的宝。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不断出台新政策吸引农民工回流,有人形象地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用工荒”,这与20世纪80年代,数以千万计的民工大军从中西部涌向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2)结合材料和图,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知识分析劳动力资源由“一江春水向东流”到“一江春水向西流”的原因?
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1980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数量达900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比例超过60%,成为农民工主体。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工资不是他们出来打工的全部,新一代农民工更看重自我发展和被尊重,就算没有工作,无钱可赚,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权益无保障的工作。
(3)请结合新一代农民工的需求,说明东部地区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留住农民工?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关注财富。与重商主义主张“民穷国富”不同,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主张“富国裕民”。
请简述亚当·斯密关于财富的含义与经济学的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图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