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推动新航路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B.欧洲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C.航海家的勇于冒险 D.《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基督教教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
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
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