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在中央机构中设有宰相,但其名称与具体职掌,却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为了加强皇权,秦始皇确立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组织。《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始皇设置丞相,汉承秦制,当时丞相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2)唐承隋制,中央最高机构为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概述三省各自的名称及相互关系。
(3)(明太祖):“我朝罢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务],彼此颉颃 [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皇帝]总之,所以稳定。”(摘自《明太祖实录》)明朝对宰相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其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清初,为强化皇权,在中央增设了什么机构,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5)简要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宰相制度不断调整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一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一度曾被人们看作“繁荣”、“发展”、“强大”的典型。几乎在同一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
——摘编自《美苏交锋》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暑,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
——德·怀特《现代美国(1896—1946)》
1933—1939年PWA帮助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
材料三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摘编自(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目标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苏联在30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斯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识到,同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的理性的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推动了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样,在市场机制作用之下,一个自主的社会得以和谐的运转。在这样一个通过市场而得以组织和协调的社会里,个人不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存在,分工和交易将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抛开专制主义的规划,自主的社会也能建立其和谐的秩序。……斯密的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换场所,也不仅仅是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模式,而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经济协调机制。甚至,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
——(美国)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
材料二六十年来(注:从1917年算起)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也是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现在的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计划又时常脱节,计划机构忙于日常调度。因为市场调节受到限制,而计划又只能对大路货、主要品种作出计划数字,因此生产不能丰富多彩,人民所需日用品十分单调。
——陈云《计划与市场问题》(1979年3月8日)
(1)材料一中斯密与材料二中陈云关于市场问题的主张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对英国、中国产生的影响。
调整结构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
1894年 |
|||
数量(万担) |
比例(%) |
数量(万担) |
比例(%) |
|
内销 |
165.29 |
76.78 |
171.48 |
44.32 |
外销 |
50 |
23.22 |
215.44 |
55.68 |
产量 |
215.29 |
100 |
386.92 |
100 |
材料三我们所说的工业化,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自己能够生产足够的主要的原材料;能够独立地制造机器,不仅能够制造一般的机器,还要能够制造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象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还要有相应的化学工业、动力工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等等。
——摘自周恩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56年11月)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来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4月6日哈里·杜鲁门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7年)
材料二 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l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这几年,戴高乐将军当政,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方面采取了勇敢的步骤。有些大国可能不高兴。我们觉得,一个国家应该如此,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因为一个国家的事务只能由这个国家自己解决。
——《关于中法建交问题(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基础,并归纳美国领导世界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戴高乐总统的措施与中国的外交思想有哪些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