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
材料2:图为“我国东北部局部图”
材料3: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9年1月24日于北京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1)唐宋以后,A地区古绿洲因退化而被废弃,试分析其原因。
(2)比较B地(科尔沁地区)与C地(呼伦贝尔草原)荒漠化的成因,有何差异。
(3)针对我国北方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例中A、B、C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
(2)从市中心到郊区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B﹥ __________。
(3)该城市拟在甲 、乙两处新建一个印染厂,你认为选择在____处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图是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乙自然带的主要植被是_____________。
(2)自然带甲→乙→丙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______的地带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
(3)丙处于我国西北地区,塑造丙自然带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作用。
(4)甲地冬季盛行________风。
昆明某中学地理活动兴趣小组暑假期间对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读该地水循环及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其中①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本区大量砍伐树木,主要会对水循环_____(填图中数码)环节产生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性。
(3)甲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甲处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甲山顶部海拔为3000米,老师在上山前提示同学们要多带一点衣服,请你从地理学的角度简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
(3)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①、②、③三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地。
(4)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日,①、②、③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
材料二: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临的种种挑战的发端,不论是拥挤、污染、犯罪还是冲突,根源都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材料三: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OYani 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请结合相关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世博会大部分场馆选址在浦东新区建立,试分析其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材料二图中“城市病”的表现及“病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