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出的历史是 
| A.欧美妇女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
| B.民主进程中的女权运动 |
| C.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暴力增加 |
| D.欧美上层社会走向分裂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 |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⑧④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法令规定:“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该法令()
| A.保证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B.在政府干预下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
| C.保证了公民能够享受到普遍的社会福利 | D.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B.圈地运动的开展 |
| C.工厂的出现 | D.海外市场的扩大 |
该表是1750~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地区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部分)。表格中的这些数据可以证明()
| 年份 |
1750 |
1800 |
1830 |
1860 |
1880 |
1900 |
| 欧洲 |
23.2% |
28.1% |
34.2% |
53.2% |
61.3% |
62.0% |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A.在此时间段中,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
C.190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份额中无足轻重
D.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