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三种哺乳动物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代谢速度变化
(1)在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动物X比动物Z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
B.动物X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能力很差 |
C.在温度t1时,动物X、Y、Z代谢速度相同 |
D.在低于t2的温度条件下,动物Z代谢速度逐渐增加 |
(2)在低于400C的情况下,三种动物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最先达到较高水平的是 。
(3)在零下200C时,立毛肌仍然舒张着的动物是 ,在100C时就发生骨骼肌颤抖的动物是 。
(4)在寒冷环境下,动物的代谢速度加大的目的是 。其调节方式为 。
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中有2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
B.乙图表示一次免疫后体内抗体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
C.丙图所示的生物也可能是单倍体 |
D.丁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可能为C对应的浓度 |
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____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他们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碘是甲状腺素合成的必需原料,食物中的碘含量是否越高越好呢?为探究饲料中的碘含量对甲状腺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Wistar大鼠若干,随机分成3组,饲喂21天后测定各组甲状腺相对重量与血清中甲状腺素的含量,结果如下:
(1)所选取的实验鼠需满足的条件是。
(2)B组的饲喂方式是。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该注意。
(3)有资料表明,c组的饲喂方式可能诱发Graves病。Graves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所示)
①机体的免疫系统将TSH受体当作抗原,因此Graves病是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②A、B、C三组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
(TSH)高低依次为
③分析B组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下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种生物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3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或字母,填文字)
(1)图1细胞中,ATP产生的场所是[____],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____]。若图1示人体骨髓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骨髓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结果。
(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A所示细胞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中A细胞推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为______条。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
(4)图3由Ⅲ变化为Ⅳ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影响光合速率[单位/(μmol·m2·s-1)]的因素,科研人员利用玉米和大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果将长势相同的玉米和大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的O2环境,一段时间后,________幼苗先死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拟利用下列材料用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较低和较高氧气浓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玉米幼苗3株,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含植物生长的全部必需无机盐离子),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维持CO2含量在大气水平),培养装置,照明灯,O2发生器等。
实验步骤:
①组装培养装置并编号为甲、乙、丙。培养装置除规格满足实验需要并方便添加物质和取样分析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甲、乙、丙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完全培养液和NaHCO3溶液,振荡摇匀,各放入1株玉米幼苗。
③向装置甲、乙中分别充入相同体积的4% O2和50% O2,丙组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过程中保持培养液的有氧环境。
⑤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比较得出结论。
结果与结论(略)。
讨论:为尽量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应注意:
a.幼苗应生长良好且长势一致;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