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其后的努力是
A 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 B 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C 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D 提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
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
①参加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②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
③翻译过西书
④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 |
姚荣所著《康輶纪行》一书介绍了
| A.我国西北边稠地区的历史地理 |
| B.我国西南边稠地区的历史地理 |
| 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
| 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 |
下图是某一事件的纪念性建筑,该纪念物建于( )
| A.北京 | B.济南 |
| C.广州 | D.天津 |
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
| A.“废除二十一条” |
|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 C.“还我青岛” |
|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下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
|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
|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
|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