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1954年9月20日,人民代表举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情景照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与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有关
③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届人大会议上
④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于错误,要行之得当,恐不是人间智慧或知识所能做到的……”。它体现的是

A.人民主权 B.自由主义政策
C.社会契约主张 D.限制君主权力的原则

中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出中国

A.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B.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941年底,美国驻华代表表示:“现在,我们对国民政府对新四军所采取的行动表示了否定态度,这有碍于抵抗日本的进攻。……如果日本人在中国感到吃紧,他们就会节制自己向南方和北方扩张的野心”。这表明美国政府

A.改变了其“扶蒋反共”的立场
B.开始放弃以往的“中立”政策
C.迫切需要改变太平洋战争中的不利地位
D.认识到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可能出现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其中“三分钟慷慨派”对后来的那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