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集市上买东西,总是讨价还价。商品的卖者总是抬高价格,买者总是压低价格,最后成交价格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 A.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 B.具有偶然性,商品价格未必反映价值 |
| C.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 D.取决于市场竞争激烈的程度 |
市场能较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说到底是
| A.市场竞争的作用 | B.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
| C.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作用 | D.价格较好地反映价值的变化 |
自从H7N9疫情暴发后,广东的家禽养殖业受牵连已损失了上百亿元。对此,有专家警告称,H7N9疫情严重损害了养殖业生产能力,短期内无法恢复,到消费旺季可能出现供求缺口,造成食品价格再度上涨。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 B.③—②—④—① |
| C.③—④—②—① | D.④—③—②—① |
下图描述的是2014年1~6月某商品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的生产规模 |
| B.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
| C.生产者可能增加其互补生产要素的投入 |
| D.生产者可能增加其替代生产要素的投入 |
下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 A.生产扩大、供不应求、价格下降 |
| B.生产扩大、价格下降、供不应求 |
| C.供不应求、生产扩大、价格下降 |
| D.供不应求、价格下降、生产扩大 |
农民出卖初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廉,而如果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情况就可能不一样。如据《人民日报》载文说,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塑料盒子再蒙上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个筋斗。寻常蔬菜“一装”“一蒙”便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是()
| A.包装过的蔬菜使用价值增加了 | B.包装过的蔬菜营养价值增加了 |
| C.包装过的蔬菜价值增加了 | D.包装过的蔬菜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6月1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327元,而2014年2月14日1美元对人民币则为6.0930元。这表明()
| A.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
| B.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
| C.外汇汇率在升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
| D.外汇汇率在跌落,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