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晨昏圈图,CAD为晨线,CBD为昏线,A为(20°E,0°),C为(70°W,70°N)。回答题。据图判断,C在A的方向
A.西北 | B.东北 | C.东南 | D.西南 |
若P的经度为145°W,此日P地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 B.10小时 | C.14小时 | D.16小时 |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此时世界各地地理现象的是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值 |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
D.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
某地位于东经113°46´,北纬22°27´,该地()
A.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 B.夏至日受到阳光直射 |
C.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 D.春分、秋分时受阳光直射 |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等级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地球—太阳—银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星座—宇宙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人口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有
A.社会储蓄率低,不利于经济增长 | B.青壮年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 |
C.少年儿童比重高,人口增长过快 | D.社会赡养费用高,财政压力大 |
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 |
B.人口总量减少 |
C.就业困难 |
D.经济衰退 |
我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 B.风力沉积作用 | C.流水堆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多采用梯田的耕作形式,其目的是为了
A.减轻流水侵蚀作用 | B.增加地表径流量 |
C.减轻风力侵蚀作用 | D.便于机械化生产 |
黄土高原基本上属于
A.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 | B.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 |
C.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 | D.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