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后,社会各界纷纷采取各种形式悼念。群众纷纷表示,“八名维和警察是祖国和人民永远的骄傲”。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维和行动,表明
①我国支持联合国所做的各项工作 ②我国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
③我国是世界各地争端的仲裁者 ④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社会意识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是社会存在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
B.社会存在的性质要与社会意识的性质保持一致 |
C.人的意识受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的制约 |
D.人们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 |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发展,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明( )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D.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由此,我们认识到( )
A.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
B.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
C.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
D.辩证的否定就是克服新事物中的消极内容 |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史,它们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表明( )
①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③创新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创新是真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