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
2007年世界十大流行语中排在第10位的是“Chinese"’。这个词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
①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②中国正在崛起
③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④汉语成为世界统一语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的辛勤劳动 |
B.农业经济的发展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
D.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 B.真的,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假的,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假的,物资极度匮乏 |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 |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