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
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 | 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
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 |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
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 D.大规模地发展第三产业 |
读“1998年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图”,回答小题。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日本 |
该图反映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
A.城市化起步早 | B.城市化速度快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城市化水平高. |
读“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小题。下列有关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早期阶段,城市化保持在较高水平 |
B.城市化中期阶段,人口和工业向市中心区迁移 |
C.城市化成熟阶段,生态城市建设得到高度重视 |
D.城市化中期阶段,许多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 )
A.早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成熟阶段 | D.停滞阶段 |
读“某地理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示意图”,回答小题。该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反映了( )
A.城市地区转变为乡村地区 | B.某地区城市化的过程 |
C.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的分散 | D.城市的人口由多变少 |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
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阶段(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中世纪阶段(公元500年~1 7世纪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17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读“世界和我国古代城市代表性建筑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阶段,城市的功能主要有( )
①军事防御②举行祭祀仪式③生产功能④消费中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是。
(3)从雅典和罗马的形成看,属于城市发展的阶段。
(4)北京故宫形成于城市发展的阶段,反映出我国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影响最大,受影响次之。
(5)伦敦最早形成于中世纪,其规模迅速扩大是在工业化阶段,反映了此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6)对比上面三幅图可发现,中国古代城市的面积往往比欧洲的城市面积,而且形状多呈形。
读“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92~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2%
(2)1991~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