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一现象出现在(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发展 B.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C.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力的提高

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