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项羽本纪(节选)
【西汉】司马迁
于是项王乃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舣:使船靠岸。 ②籍:项羽的字。 ③赐:赠。 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谓项王曰   (             )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3)顾见汉骑司马(             )      (4)若非故人乎       (             )
用“/”给下句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尝一日行千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看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如何评价项羽自刎乌江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记六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每有意会:体会,领会
B. 饮辄尽造:酿造
C.在必醉期:期望
D.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姓字安陵君许寡人
B.因以号焉不足外人道也
C.既醉退濯清涟不妖
D.黔娄妻有言能以径寸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使(刺史)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群鸟争来 ②其后如此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
清涟而不妖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②宜乎众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且:
(2)杂然相许许:
(3)寒暑易节易: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1)惩 山 北 之 塞
(2)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