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鉴别Na2CO3和CaCO3固体粉末 | 
   加足量稀盐酸 | 
  
| B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足量NaOH溶液 | 
  
| C | 
   检验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 | 
   加适量CaCl2溶液 | 
  
| D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足量水 |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的化学式相同
 B.只有丙物质属于单质
 C.若16 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的丙质量为32 g
 D.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是生成物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总数的2倍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其中能够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一组现象是 
 ①图1铜片上白磷燃烧②图1铜片上红磷未燃烧
 ③图1水中白磷未燃烧④图2水中白磷燃烧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 B.闻气体的气味 | 
|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16 | B.原子序数为16 | 
| C.属于金属元素 | D.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