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①魏文侯:名魏斯,魏国的国君。“文”是其谥号。乐(yuè)羊:人名。中山:战国时代的小国,在今河北省定县。②封:帝王以土地、爵位、名号赐人。击:魏击,后继承君位,即魏武侯。③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克(      )  (2)向(      )  (3)反(      )
任座和翟璜各自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魏文侯对待任座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从这则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2 分)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用“/” 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断2处,2分)
《兑命 》曰 学 学 半 其 此 之 谓 乎?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虽有至道(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知(4)然后能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文: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的关系,提出了“”的观点。

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思考与练习】
解释加点词(4分)
①客问其而捕之
③君如欲④简子曰:“。”
翻译句子(2分)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

选出与“民知君之欲放之”指导“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陇上 B.受地于先王
C.要离之刺庆忌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说说赵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古诗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④礼愈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耳以请
D.不以千里称也

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用四字词写出本文第一段“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
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举出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文言文,完成24-26题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杀死)
C.适(价值)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对……说)偷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处处之()②阡陌交通( )
③便还家( )④欣然往()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怎样的社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