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分子等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B.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红甚至变为无色,是因为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变小 |
C.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 B.实验 | C.观察 | D.做出结论 |
随着“绿色青奥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 B.二氧化硫 | C.一氧化碳 | D.可吸入颗粒物 |
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
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 B.花香四溢 | C.烛炬成灰 | D.滴水成冰 |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 |
30 |
17 |
2 |
反应后质量(g) |
m |
39 |
0 |
10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