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
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
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为了鉴定图中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
下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像,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
D.由图甲到图乙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而由图甲到图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核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
B.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
C.I 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l:2 |
D.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l/2 |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m4 |
B.处于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m2=n2>0 |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
D.图甲中c点时,图乙中有m1=n1=m4=n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