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7、8月份,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出现持续大旱。气象学家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侧高原积雪偏少,成为异常热源,导致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加强。此高温现象是在大系统背景下造成的。这年夏季整体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向偏西偏北移动,且持续时间也很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是关键因素。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下图为“成都和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地形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画出气流运动的剖面示意图,并解释川渝地区干旱少雨的直接原因。
(3)该高原积雪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该原因造成的影响。
(4)成都的城市布局形式是________,重庆的城市布局形式是________,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的不同。形成这两种城市布局的优缺点是什么?
(5)分析②地区发展航空交通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
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来说,低纬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数值比高纬地区(大、小);内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数值比沿海地区(大、小)。
(2)概括沿30°W经线的气温年较差的总体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3)图中A到C处相距不远,但气温年较差相差很大,试加以分析解释。
(4)分析图中A地和B地的降水差异及原因。
(环境保护)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环境问题依次是;;;。
(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3)防治丁类问题可采取的材措施有哪些?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下图“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简要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旅游地理)
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攀枝花)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冬季避寒胜地。这里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富甲天下的钒钛磁铁矿;二滩水电站,米易龙潭溶洞,氡气温泉;世界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并拥有国家级省级公园多处;称为植物学家的天堂。
攀枝花的旅游市场消费构成以本地和周边游客为主,一日游游客约占接待游客总人次的六成以上。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成为冬季避寒胜地的原因。
(2)简要分析当地旅游业发展有有利条件及存在问题。
下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图,根据图示资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我国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图示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原因。
(3)分析甲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4)简述解决甲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5)说出甲地区地带性植被在全球的大致分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