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出口企业向美元区出口机器设备,当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率为1:7时,每出口一套价格为12万美元的设备,可获利36万元人民币。一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约7%。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此时该企业每出口一套设备,获利
| A.约30万元人民币 | B.32万元人民币 | C.约34万元人民币 | D.36万元人民币 |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 )
| A.经济危机的爆发是源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 |
| B.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消费不足的弊端 | |
| C.解决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 | D.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干预和调节 |
新政的实施带来美国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700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九月机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几近崩溃,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对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毫不起作用 |
| B.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办法 |
| C.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 |
| D.罗斯福新政是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经济危机暴露了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在于( )
| A.依靠市场规律是不行的 | B.政府应加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 |
| C.过分地依靠市场的作用使资本主义到了崩溃的边缘 | |
| D.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依赖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 |
相对剩余价值上产的实现是通过 ( )
| A.降低工人工资 | B.延长劳动时间 |
| C.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 D.延长必要劳动时间 |
尽管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多次“喊停”,但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的投资过热现象仍愈演愈烈,这一切都源于市场上钢铁、电解铝、水泥的价格不断上涨。这说明( )
| A.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生产产生影响 | B.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
| C.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 D.生产决定消费,下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