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 B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 C |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有()
①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②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③后者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前者的原因
④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⑤前者是后者的归宿,后者是实现前者的步骤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从1986年7月,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5年漫长艰苦的“复关”——“入世”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继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先入世的国家与中国的矛盾消除 |
|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 C.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
|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
|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
|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
|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
2007年4月2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 )
①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
③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④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