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关系的建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 )
A.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
B.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
C.我们应该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志愿者 |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鼓励创新 |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告诉我们( )
A.意识具有反作用 |
B.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
C.科学发展观是任何时候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
C.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D.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其原因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 ②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规律客观性的有( )
A.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C.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当你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时候,就你与教室的空间位置而言,你是静止的,但同时,你和教室都随着地球在太空中运动着。这说明( )
A.运动和静止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B.运动和静止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一个事物有时永恒运动,有时暂时静止,有时既永恒运动又暂时静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