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理教师李都从天津出发,沿京哈线——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作考察性质的旅游。他沿途乘火车的旅行中会看到自然景观变化的顺序依次是 。
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影响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旅行所经过区域中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治理的措施是 。
(3)旅行经过有“塞外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这两个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4)进入新疆后,李都发现当地民居的屋顶大都是平顶的,新疆的瓜果也特别甜,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下图是以L经线为旋转轴的复合经纬网图,若经线L的度数为东经9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经度之间相差________,时差为________小时。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经度相同的是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3)图中丁的经度为________,丙位于乙的________方向。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C两点的经纬度。
(2)图中字母中,既位于南温带,又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3)当H地为2010年5月1日8点时,M地区时为________。(填出“月、日、时”)
(4)①、②两地________
A.钟点相同,日期不同 B.钟点相同,日期相同
C.钟点不同,日期不同 D.钟点不同,日期相同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统计项目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森林覆 盖率(%) |
气温年 较差(℃) |
年降水 量(mm) |
河流含 沙量(%) |
人口 (万人) |
197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198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40 |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___%。根据表格所示,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
(2)根据上表,回答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和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
(1)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入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左图中的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的地方时比A点早,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点,读图后完成:
(1)在左图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完整的晨昏线转绘在右图上,再在右图上画出夜半球的范围(用阴影表示)。
注:右图中两个虚线圈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
(2)图中A、B、E三处,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处,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伦敦时间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