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相对湿度与温度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湿度从凌晨4点起逐渐加大 |
B.相对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
C.相对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
D.气温在12点时相对湿度达最大值 |
该地最有可能是 ( )
A.东京 | B.阿伯丁 | C.罗马 | D.乌兰巴托 |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
C.丙—气候干旱,灌溉水源充足 |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
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粮食商品率高 | B.乙—机械化水平低 |
C.丙—水利工程量大 | D.丁—市场适应性强 |
下表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
月份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
作业 |
种植高粱、小米 |
种植小麦 |
种植大豆 |
田地休耕 |
||||||||||||||||||||||
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 |
C.一年两熟 | D.一年三熟 |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 B.辽河平原 |
C.松嫩平原 | D.塔里木盆地 |
第三年时,田地要休耕半年,主要考虑的目的是 ( )
A.合理安排农事的忙季与闲季 | B.减少病虫害 |
C.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 D.保持土地的肥力 |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 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
C.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 | 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
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图、禹王谷、铁塔公园 |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
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
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
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
B.河西走廊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东北平原 |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