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而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倡议体现了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的书写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新一轮的城市改造发展中,许多地方提出了从“旧城改造”到“旧城更新”的发展思路,强调尊重旧城区的现状,对旧区内的现状区别对待,保留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价值的文化层,让“旧城更新”不仅能解决居住问题,更通过保护城市遗产,改善居民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社区生活。上海市的这一措施说明()
①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
④必须承袭传统文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在北京、广州等城市,青年志愿者的无私、热情和微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年志愿者活动()
①是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必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近年来,江苏省许多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和提炼。如南京的“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苏州的“崇文、融合、创新、致远”;常州的“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这些城市精神表明()
①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②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中外一切文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