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结构上看, 与其他三者的差别最大,主要表现在 。
(2)IV属于 细胞,判断依据是 。
(3)将II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 现象,与该过程有关有细胞器有 (填序号)。
(4)四类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四类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均依赖于 。
(5)在离体条件下,若将图I细胞进行培养,则会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的细胞结构是 。
菊花是一种良好的观赏植物,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科研人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某些珍稀菊花品种的快速繁殖。
(1)进行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配制MS同体培养基的母液时,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
倍。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分装后需进行处理。
(2)接种前,外植体的消毒一般要用到70%的酒精和两种药剂。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由愈伤组织形成丛芽的过程称为。
(3)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芽增殖的影响时,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
①据实验结果分析,6—BA的浓度在mg/L之间时,丛芽的增殖倍数随之相应增加;当6-BA浓度一定时,NAA浓度越(低/高),丛芽的增殖效果越明显。
②若耍进一步诱导丛芽生根,新配制的培养基与诱导丛芽增殖的培养基相比,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和。
三峡水库蓄水以,库区支流回水区段富营养化和水华问题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对库区大宁河回水区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主要藻类的跟踪观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藻类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藻类植物之间是关系,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密切相关。
(2)该生态系统中.全年占主导地位的藻类是,图中藻的细胞密度峰值出现在水温较低的1—3月间,属于比较耐低温的藻类。该区域的优势藻在一年中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这属于群落的演替。
(3)蓝藻水华出现在2012年的月之间,次年5月该区域又暴发了甲藻水华。该水域在春末夏初是水华高发期,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等。
下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小部分形成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
(4)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对良种奶牛进行处理时用到的激素是____________,①过程必须用到_________酶,②过程使用的是_________酶。③表示___________技术,④表示基因工程中___________过程;若方法C是最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则方法C是____________。
(2)图中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为实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牛E的乳腺细胞中表达,应让该血清白蛋白基因和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结合在一起。如果转基因牛E的牛奶中含有_________,则说明血清蛋白基因在个体水平已表达成功。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细菌,在饮用水的检测中常用它作为水源是否受到污染的指示菌,在遗传学上常作为实验材料,在基因工程中常用它作为受体细胞,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请回答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问题:
(1)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渗透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条件。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易培养、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_________。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___________稀释。
(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 _______________。
(5)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