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阶级的统治 |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美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曾为某书撰写序言写到:“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愚昧无知的乌云,终将被科学驱散……。”这本著作应该是()
| A.《物种起源》 |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C.《相对论》 | 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
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的权利。这反映了该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 A.民主主义 | B.平等主义 | C.自由主义 | D.共和主义 |
下图为美国纽约市市徽。徽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站立的人,一个是印第安人,一个是荷兰人。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纪念印第安人和荷兰人对纽约的开发 |
| B.早期天主教的传播 |
| C.荷兰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能融洽相处 |
| D.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
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这一判决()
| A.保留了习惯法的落后性 |
| 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 C.推动了向万民法的过渡 |
| D.促进了成文法的制定 |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陪审法庭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在10个部落地区通过抽签方式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另有100名候补陪审法官)。陪审员出庭时在弄清案情后,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不作商议。雅典每所陪审法庭人数众多的直接原因在于()
| A.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
| B.能使法院的审判更公正 |
| C.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 |
| D.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