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集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 (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发展
C.反映了当代下层人民的精神风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商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会要》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据此可知

A.在唐朝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方为主
C.政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D.唐朝开放了市场的管理

“……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学东渐的影响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