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大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
C.清军击败沙俄![]() |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
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的职能是
A.专管中外文化的交流 |
B.接待各国使者 |
C.专门处理外来宗教问题 |
D.专同外国人经商 |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是非取决于学校
④经世致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 B.汉代 C.宋代 D.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