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 )
| A.形成了美与苏抗衡军事政治集团 |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 |
| C.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 D.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 | 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
| 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D.与资产阶级民生主张相同 |
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理解正确的是
| A.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
| B.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
| C.“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
| D.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
阅读《美、德、日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表(1950、1980年)》。从中得出的结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 |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
|||
| 1950年 |
1980年 |
1950年 |
1980年 |
|
| 美国 |
381 |
2590 |
2536 |
11360 |
| 日本 |
32 |
1157 |
382 |
9890 |
| 联邦德国 |
48 |
828 |
1001 |
13590 |
A.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逐渐被打破
B.日本在198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C.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促使其高速发展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
美国学者柯瑞•罗宾认为政治恐惧会使我们树立某种特定政治观念的价值。比如说对内战的恐惧,会期望产生对法制的尊重;对极权主义的恐惧,会期望迎来对自由民主的推崇。按照这一说法,下列事件基于对冷战的恐惧的是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
| B.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建立 |
|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
| D.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的通过 |
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 A.赫鲁晓夫 | B.勃列日涅夫 | C.契尔年科 | D.戈尔巴乔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