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50年代扩建的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钢差不多,最初需职工3万人,现在职工不足2万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体力劳动量相对增加 |
B.钢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 |
C.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要求逐渐增加 |
D.对原料的利用率、加工深度不断提高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业的发展状况,图中P代表2012年情况,Q代表2002年情况。回答题。若图中P、Q表示该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产品产值构成,则影响该地农业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市场 | B.土壤和水源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若图中P、Q为该地农业用地的比重构成.则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是()
①农业技术的倒退②交通和城市发展③花卉经济效益更高④粮食需求增加,价格上涨⑤劳动力价格降低⑥政策扶持⑦地价上涨
A.①②④⑤⑦ | B.②③⑥⑦ | C.①③④⑤⑦ | D.②③⑤⑥⑦ |
目前中国人口约13亿,劳动力众多,中国劳动力总量大约是欧盟、美国、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过去几年外商开始抱怨我国沿海地区工资上涨过快,劳动力短缺。完成题。我国农业人口众多,2012年全国农业户口人口所占比重达64.71%。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向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机械化 | B.立体农业 | C.休闲农业 | D.节水农业 |
中国20至29岁的劳动力已由1990年的2.33亿减到2005年的1.65亿。这主要是因为()
A.人口老龄化 | B.人口外迁 | C.出生率下降 | D.死亡率提高 |
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某出口厂商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1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此厂商的工厂内迁后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是()
A.水源 | B.土地 | C.劳动力 | D.交通运输 |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题。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A.化学工业 | B.钢铁工业 | C.纺织工业 | D.电子工业 |
图中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
C.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
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 |
B.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
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 |
D.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 |
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面积差异的原因是
①夏季风受地形的影响:甲国比乙国显著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乙国比甲国小
③阴影区沿岸受洋流的影响:乙国比甲国大
④国土面积:甲国比乙国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D.蒸发量增加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降水下渗量减少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C.生活用水量增加 | D.城市热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