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被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即使过很长时间它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套作。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材料有关。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总是脏的!”一天,一位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的嘲笑,就仔细的观察,然后拿起一块抹布,把这位女士家窗玻璃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我脚边飞去了。丰子恺在《渐》中写道:在不知不觉中,天真浪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萌的夏,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米卢在当年执教中国足球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从此,这句话就像金科玉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后来有人提出质疑说“态度未必能决定一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以“态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推出“2010影响力人物”,一位德国青年的名字赫然列入其间:卢安克。其实,他在中国的影响力已持续十多年了。然而,卢安克已于2010年年底离开了中国。自从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后,卢安克顿时成为舆论的焦点人物,或褒扬,或质疑,或讥讽,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抱着不同的心态跑到他所在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卢安克原本安静有序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有媒体报道,因为中国媒体和社会的过度持续关注,卢安克倍感压力,决定离开中国。卢安克自称“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我做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这是因为“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失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与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德国人卢安克来到中国,在广西的大山里生活了几十年,他过着拉牛耕田、挥锄种菜的简单生活,把免费教育教育孩子、跟孩子们打闹在一起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中国新闻周刊》推出“2010影响人物”,卢安克的名字赫然在列。当记者问他“当时为何而来时”,他说:“我记不起来了。如果想改变中国的现状,然后带着这个目的来做我做的事情,那我不用做了。我不是这样,我不想改变,我没有这个压力。当然会发生改变,但这不是我的目的。”
一位姓马的年轻人,本来在城里生活得很好,却愿意回到家乡去种树。多种些树就能挡一点风沙,可他自己,生活很苦。在记者询问他这样做的的意义时,他说:“你为什么总问我为什么呢?真的没有为什么。真的不是为了理想,也不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更不是想让生命历程变得丰富多彩。如果说我努力去做了,有一天实现了这些,那也是后来的事。而之前我什么都不去想,我只是去做。”
对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