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41.2kJ·mol-1,在8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 |
H2O |
CO2 |
H2 |
0.5 mol |
8.5 mol |
2.0 mol |
2.0 mol |
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 + CO(g)CaO(s) + SO2(g) + CO2(g) Δ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 + 4CO(g)CaS(s) + 4CO2(g) ΔH2=-175.6kJ·mol-1(反应Ⅱ)
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W)>r(Y)>r(Z)>r(X)。X与W同主族,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Z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X、Y原子核电荷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
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
C.仅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呈碱性 |
D.化合物X2Z2与W2Z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
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Na+、K+、NH4+、Fe2+、A13+、CO32-、SO32-、SO42-、C1-中的若干种,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中肯定存在Na+、Fe2+、A13+、NH4+、SO42- |
B.气体F经催化氧化可直接生成气体D |
C.沉淀C一定是BaSO4、沉淀G一定是Fe(OH)3 、沉淀I一定是Al(OH )3 |
D.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A13+、Na+、K+和C1- |
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 |
②中现象 |
|
A |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
肥皂水冒泡 |
B |
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 |
酚酞溶液变红 |
C |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 |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 + MNiOOH + MH
已知:6NiOOH + NH3 + H2O + OH-6Ni(OH)2 + 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 + e-![]() |
B.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 + M + e-![]() |
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