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5年我国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进出口贸易顺差10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
辨题:贸易顺差越大越好,贸易逆差越小越好。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全球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出现增速下滑、增幅缩小、质量提高的阶段性新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及部分地区GDP增速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4年上半年,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总额的8.4%。电子商务通过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管理水平,加快了商品流通;将进一步引导企业投资信息网络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会促进物流配送、IT服务、即时通讯等行业的发展。
(1)请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结合材料二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作用。
材料三: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日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合肥市某小学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首先,他们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并通过互联网收集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博客、微信、QQ等上传自己的教案、课件、论文,进行资源共享。其次,他们建立“云教室”,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制成视频,放入云教室,形成“微课堂”。学生通过“微课堂”进行线上自学,在家里就可以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课堂则成为师生互动和学生展示的场所。对有些在学校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进入“云教室”进行“再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在“云教室”里开设了陶艺、剪纸、跳绳、魔方、标本制作等二十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
有评价指出,该校的做法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兼顾学生学习个性的缺陷,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随着“云教室”的发展和完善,该校上课外补习班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部分网瘾学生的网瘾程度也大大减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对学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2)该校的经验引起广泛关注。有人在对该校进行调研后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水平决定教育水平。”对此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你的态度,并从实践观角度阐明你的理由。
(3)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我国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请结合材料,就倡导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每一条字数限15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8年,海南省开始谋划生态省建设方略。根据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确立了“西部工业区、中东南部热带高效农业区、东南部旅游度假区”的产业布局。坚持实施“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发展战略。注重生态保护,在加强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06年起,海南省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用于生态转移支付。如今,国际旅游岛与生态省建设双管齐下、良性互动,展示在世人眼前的将是一个绿色之岛、和谐之岛。
材料二:1999年,海南省先后通过省人大代表议案和地方立法形式,确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
海南省坚持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不予供应土地。相继颁发《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50多项与生态省建设相关的法规及规章。启动关于生态补偿的地方立法程序。
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个人和民间社团组织纷纷主动参与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上下已取得共识。在海南,生态教育已成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公众与青年学生已成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力量,定期举办的生态文化论坛已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海南省在建设生态文明省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海南省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是如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的?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服务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同时又强调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
(1)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政府应该做到“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的合理性。
(2)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道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如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社会公示、群众评议、政风行风热线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由。
材料二: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衔接新老规划的关键之年。接下来的“十三五”将是一个以全面适应新常态为主题的五年规划期。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新常态”下“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相关论述的合理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