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变成“野蛮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造就的巨大财富 | B.工业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 |
| C.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 D.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这说明()
| 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
| 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
|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 |
| D.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清初规定“都察院”行使()
| A.行政权 | B.监察权 |
| C.司法权 | D.举荐权 |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指包括实行分封制等制度创建 |
| B.“贵族色彩”是因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 |
| C.“共主”是指周王室已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