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
|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
|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
|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
|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
|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
|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 | B.亚太经合组织 |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欧洲联盟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
| 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 |
| 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 |
| 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 |
|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