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
商埠之开,始多迫于条约,继则自保利权,轮舶走集,货物填委,其附近各地及与之关联者,罔不仰通商大埠之鼻息。而此通商大埠,又听命于世界各大商场……恒多不能自主。”材料表明晚清时期的商埠()
①既有被迫开放,也有主动开放
②带动了口岸附近地区经济发展
③逐步收回了被列强侵夺的主权
④成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接点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
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