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将据此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一过程表明 ( )
①党的各项决议由全国人大负责具体实施
②国务院对全国人大负责,受全国人大监督
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④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观察右边漫画(漫画中文字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
②只有抛弃传统的东西,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③要实现文化创新首先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在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村党委明确提出: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孝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这表明
A.新农村建设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 |
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足 | 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
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
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
C.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
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式或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警示我们
A.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
D.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