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高祖尝召访之,俭日:“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从定京师,晋昌郡公。
武德初,迁中书侍郎。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君实私语俭日:“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日:“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日:“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日:“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日:“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日:“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日襄。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典:主管。 |
B.故俭雅与秦王游雅:平素。 |
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庶:或许。 |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坐:因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 ( )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
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
C.唐俭屡建奇功。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假物取譬,谓白马为非马也。
孔穿,孔子之裔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矣。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
“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孔穿无以应焉。
公孙龙曰:“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乎?’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王日:‘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于广众大庭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尹文曰:‘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失其四行,其所以为士也然。而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齐王无以应。
“尹文日:‘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齐王日:‘不可。’尹文曰:‘臣观下吏之理齐,齐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言,人虽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
“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斗者,辱也。”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为臣也。不以为臣者,罚之也。此无非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之,必以为臣矣。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齐王无以应。
“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
(选自《公孙龙子·迹府》,有删减)
【注】公孙龙:战国时期人,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提出了“白马非马”等论点。“白马非马”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的马。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穿,孔子之裔也裔:后代 |
B.交友则信,处乡则顺处:相处 |
C.言之敢无说乎说:根据 |
D.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是:肯定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疾名实之散乱凌万顷之茫然 |
B.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C.虽十黄帝,不能理也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
D.所愿而不可得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
B.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
C.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
D.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龙是先秦时能言善辩的一个名士,他提出了“白马异于马”的学术观点,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主要在这个方面。 |
B.孔子的后人孔穿对公孙龙非常仰慕,想拜他为师,但孔穿拜师的前提条件是公孙龙必须放弃“白马异于马”这个观点。 |
C.文章中公孙龙借齐王与尹文的对话,取譬喻理,旨在论证孙穿熟习儒术却否认“白马异于马”的观点是荒谬的,是不符合逻辑的。 |
D.孙穿质疑公孙龙的“白马异于马”的观点,他认为公孙龙无非是喜好“士”的名称,却不能真正辨别“士”的概念的类别。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
(2)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
(3)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僧圆泽传
苏轼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陷东都,憕□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吾已绝世事,岂可复道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泽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源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次南浦次:停靠,停留 |
B.源遂不果行果:成为事实 |
C.却回烟棹上瞿塘却:但是 |
D.拜谏议大夫,不就就:就任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禄山陷东都,憕□居守死之
②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
③自洛适吴,赴□约
A.①乃②也③其 | B.①以②者③之 |
C.①乃②也③之 | D.①以②者③其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
B.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
C.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
D.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憕官居光禄卿,驻守洛阳惠林寺,安禄山攻陷洛阳,李憕守卫惠林寺,兵败而死,他的儿子李源耿耿于怀,发誓不做官。 |
B.李源践行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的誓言,很符合佛家修行的理念,是他和圆泽和尚十分投缘的信仰基础。 |
C.圆泽向李源介绍说自己注定是要做这个姓王的妇女的儿子,如果自己不来,这个妇女怀孕三年也不能哺乳。 |
D.圆泽迁就李源时感叹“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他已经知道自己此行必然死在路上。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已绝世事,岂可复道京师哉!
②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
(2)圆泽和李源可以说是莫逆之交,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举出3处。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杀伤众。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
初,郃兄侍中鯈,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郃与球相结。事未及发,球复以书劝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亦结谋阳球。
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于宫中。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于璜,且胁之。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球时年六十二。(选自《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间,贼虏消散期待 |
B.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率领 |
C.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暗中 |
D.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触犯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远射千余步,□杀伤众
②数月,□日食免
③球辄于内□地势反决水淹贼
A.① 所② 以③ 因 | B.① 其② 以③ 于 |
C.① 所② 其③ 于 | D.① 而② 因③ 与 |
对文中划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B.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C.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D.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桂阳一带曾经寇贼横行,陈球就任零陵太守后,尽职尽责,致力于消除贼患,最终通过放水淹贼的方法,消灭了李研等贼寇。 |
B.州兵朱盖与胡兰一同反叛,合力进攻零陵,零陵地势低洼,城防简陋,难以防守,城中兵弱,无法独立击退人数众多的叛军。 |
C.光和年间,宫中宦官在朝廷的势力极为强大,陈球联合司徒刘郃、尚书刘纳、卫尉阳球,欲合谋诛灭曹节等宦官,拯救朝政。 |
D.陈球希望自己小妾的父亲程璜能够参与诛灭宦官的秘密行动,但程璜胆小,把陈球的计划出卖给了曹节,以致陈球等均被害。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
②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2)请找出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三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小题。
高怀德字藏,真用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勇。晋开运初,辽人侵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署以牙职。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太原刘崇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明日,世宗□按辔淮壖①以观贼势。还,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令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召至行在慰劳,许以节钺。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检,移镇滑州,充关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国长公主②,加附马都尉。李筠叛上党,帝将亲征,先令怀德率所部与石守信进攻,破筠众于泽州南。事平,以功迁武军节度、检校太尉。
太宗即位,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被病,诏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就第疗之。太平兴国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怀德将家子,练习戎事,不喜读书,性简率,不拘小节。善音律,自为新声,度曲极精妙。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论曰:祖以黄袍之喻,使其将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贵。怀德之驰逐无度,岂非因以自隐者邪。
节选自《宋史·高怀德传》有删节
①蠕:水边平地。②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同母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行周壮之壮:以……为壮 |
B.置连珠寨为援置:修建 |
C.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觇:侦察 |
D.度曲极精妙度:估计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是
①众皆披靡,挟父□出②置连珠寨为援,□抗周师③明日,世宗□按辔淮壖以观贼势;
A.①乃②以③所 | B.①而②以③因 | C.①而②且③因 | D.①乃②且③所 |
下列文句中句正确的一项
A.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B.怀德夜涉淮平/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C.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D.怀德夜涉淮/平旦/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辽人侵犯边境时,怀德刚刚20岁,他对父亲说愿意跟随北征。他父亲很赞赏他的勇气,答应他随行,任命他担任了牙将。 |
B.高行周去世后,怀德仍然得到周世宗的提拔,在讨伐刘崇的战役中取得了大捷,并因此升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 |
C.宋太祖即位,仍然重用怀德,派他镇守滑州任关南副都部署,并让他娶了宣祖的女儿为妻,封他为驸马都尉。 |
D.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功勋卓著,却不爱读书,做事不拘小节,特别喜欢打猎,史书作者对此予以了严肃的批评。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
②尝三五日露宿野次,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2)在选文中找出能表现高怀德“武勇”的三个事例。(可引用原文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