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兹录於下:“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请问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何而言?
| A.法指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
| B.法指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
| C.法指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 |
| D.法指知识、学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
用概括的语言做历史笔记有助于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关贸总协定 | B.欧洲共同体 | C.北美自由贸易区 | D.亚太经合组织 |
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
| C.企业“经营者革命” |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
失业率的高低能从某一角度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观察《1925至1945年美国失业率》,最符合1933年~1941年状况的表述是
| A.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没有好转 |
| B.美国的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 |
| C.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 |
| D.美国失业率渐趋下降,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
“战争是革命的加速器!”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华盛顿领导的北美独立战争 | B.普鲁士的三次王朝战争 |
| C.19世纪末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 D.俄国1917年的十月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