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 |
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 |
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 |
湖泊也是重要的湿地,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可能为咸水湖的是()
下面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今西安市西)所写的一首诗的节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①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据此回答11~12题。诗中①是一种粮食作物,它最有可能是( )
A.水稻 | B.甘薯 |
C.冬小麦 | D.春小麦 |
当地农田多分布在“南冈”,最主要是( )
A.南冈为冬季风背风坡,利于作物安全越冬 |
B.南冈为阴坡,潮湿、水源充足,利于作物生长 |
C.南冈即秦岭,海拔高,农作物受洪涝灾害威胁小 |
D.南冈为向阳坡,夏季风迎风坡,光热、水分都充足 |
2009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读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公布的“处于粮食危机之中的亚洲国家表”,完成9、10题。根据表格中相关国家的地理特征,推断字母a代表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世界油价上涨 | B.人口增长 |
C.全球变暖 | D.洪涝 |
关于表格中的国家描述,正确的是()
A.表格中有五个国家位于南亚 | B.表格中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
C.农业地域类型大多数为季风水田农业 | D.人口增长模式均为原始型 |
科学家曾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扩大到南美洲南端,读图回答6-8题。流经图中M处的洋流是()
A.本格拉寒流 | B.巴西暖流 |
C.秘鲁寒流 | D.加那利寒流 |
图中N处沙漠的形成原因是()
A.沿岸有寒流经过 |
B.地处山脉的背风坡 |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D.受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 |
N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属于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C.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异 |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回答4—5题。图中甲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 B.自西北向东南 |
C.自东向西 | D.自北向南 |
图中乙地在资源利用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漠化 |
C.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D.乱砍森林,破坏植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