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庆油气储量巨大,地热、湿地资源丰富,天然草原辽阔,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大庆油田热电厂始建于1989年,担负着为附近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供电、供热的任务。厂区地质条件稳定,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较高,不受洪水威胁。
材料二:大庆市城区分布图和大庆多年平均风向玫瑰图
(1)试评价图中油田热电厂的区位条件。
(2)简述大庆在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对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分析大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3)目前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结合资料请你谈谈大庆经济结构如何转型,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博士在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上表示,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最大的、最迅速的人口迁移运动。我国广大农村人口缺乏充分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将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有序流动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亟待加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引发老人照料和子女教育等社会问题,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堪忧。
材料2:我国人口的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亟待提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女性儿童的辍学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出生人口素质问题已迫在眉睫,每年我国约有80万~120万缺陷人口出生,全国累计的残障人口已超过6000万,相当于法国的人口。
(1)下列关于我国未来20年的人口迁移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国家组织的人口流动数量大量增加 |
B.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
C.流动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
D.人口流动方向错综复杂,没有明显的主流方向 |
(2)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出现了“留守家庭”“______”等现象,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提出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其中重点应提高农村人口群体素质。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农村由人口迁移可能引发哪些人口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2007年我国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国总人口 其中:城镇 乡村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O~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其中:65岁及以上 |
132129 59379 72750 68048 64081 25660 91129 15340 10636 |
100.0 44.9 55.1 51.5 48.5 19.4 69.0 11.6 8.1 |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l)材料1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__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______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日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
(3)下列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l分)()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
(4)材料3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读曲线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所示的人与资源、环境、粮食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四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
(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
A.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
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
C.资源的有限性 |
D.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
阅读下列的图和材料,回答问题。(2O分)
材料1:北京时间2005年l月6日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分诞生于北京妇产医院,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从197。年的33.43%。下降到2003年的12.41%。,自然增长率从25.83%。下降到6.01编。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二十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推迟四年到来。
材料2:2004年7月10日在武汉纪念“世界人口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压力和传统工业调整涌现出大量再就业人口,另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却在闹“民工荒”。
材料3:上海市连续10年来人口呈负增长,2004年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l)从中国人口金字塔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其中B低谷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低谷出现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6分)
(5)上海市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负增长 |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调 |
C.老龄人日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 |
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 |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区“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的演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工作。研究发现: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在平原、河川地区,一般来讲,只有当人口增长到某一临界值,平原土地资源不足时,才开始向坡地、丘陵、山区发展。下列是他们调查的一些资料数据。分析这些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六百余年来本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
时间(年) |
人口(104人) |
耕地(104hm2) |
人均耕地(hm2/人) |
1368 |
6.693 |
4.151 |
0.62 |
1403 |
6.661 |
4.245 |
0.637 |
1465 |
9.497 |
4.245 |
0.447 |
1736 |
21.599 |
7.481 |
0.346 |
1875 |
32.724 |
17.25 |
0.527 |
1911 |
29.157 |
18.466 |
0.633 |
1983 |
49.86 |
20.36 |
0.408 |
1996 |
54.63 |
22.07 |
0.404 |
表2本地区现有耕地分类状况(104hm2)
水田 |
水浇地 |
沟川地 |
平坡地 |
缓坡地 |
陡坡地 |
急坡地 |
其他 |
合计 |
|
河川阶地 |
0.01 |
0.1 |
1.12 |
0.22 |
0.28 |
0.01 |
一 |
0.37 |
2.11 |
丘陵沟壑 |
一 |
0.01 |
0.63 |
2.4 |
6.06 |
1.93 |
0.29 |
0.45 |
11.77 |
土石山区 |
一 |
一 |
0.41 |
1.21 |
2.9 |
2.26 |
1.27 |
0.14 |
8.19 |
小计 |
0.01 |
0.11 |
2.16 |
3.83 |
9.24 |
4.2 |
1.56 |
0.96 |
22.07 |
(1)该地区人口与耕地的发展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貌类型来看,该地区主要是________;从耕地类型来看,该地区较为平缓的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沟川地、平坡地、缓坡地)约占整个耕地比重的____%。
(3)从土地开发的时间来看,该地区开始开垦丘陵陡坡地的时间约为()
A.1465一1736年 | B.1736一1575年 |
C.1875一1911年 | D.1911一1983年 |
(4)指出该地区人地关系存在的严重问题,并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