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
| A.17世纪初期 | B.18世纪中期 | C.19世纪中期 | D.20世纪初期 |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 A.城邦人口相对集中,互相比较熟悉 |
| B.城邦人口较少,而且公民数量更少 |
| C.城邦公民不从事劳动,闲暇时间多 |
| D.城邦政务简单,人人都有能力管理 |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 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 |
| 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
|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
|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000。田50亩值5000。用牛2值5000。”这样详细记载户籍情况主要是为了()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
| B.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 |
| 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
| 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