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代戏剧文学缺少了什么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缺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中国当代话剧要想发展必须找回这些缺失的东西。
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从整体上看缺少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缺少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戏剧是“人学”,从古至今,戏剧存在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他的“人学深度”,而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是戏剧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是戏剧产生“人学深度”的重要原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戏剧流派、各种各样的创作方法,但这个东西是绝对不能丢失的。一旦丢失,戏剧就成了空壳,成了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
我认为当前国内戏剧原创最薄弱、最欠缺的首先是这个。不少原创剧作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使用各种现代舞台手段上多有可取之处,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演出往往不乏光彩。但它们常常经不起咀嚼,经不起深究,主要是它的“人学”含量不足,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人学力量,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
其次,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愈来愈薄弱。现实主义戏剧,或者往大了说现实主义戏剧精神,自90年代以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冷落和忽视。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戏剧多起来了,以现实主义名义和方法创作的戏剧也不少,但其中“伪现实主义”、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不少,真正的有深度的现实主义戏剧日渐式微,对时代生活有高度概括力和深刻表现力、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已成为“稀有品”,千呼万唤不出来,很是令人忧虑。
话剧已历百年,这一百年间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了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雷雨》《日出》《原野》《茶馆》等没有一部不是现实主义的力作,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他们为中国当代戏剧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在他们的现实主义戏剧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戏剧的力量,感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和解剖,对生命的关爱与悲悯,对中国人情感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复杂微妙的律动的精细刻画。
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话剧出现了许多变数,但仍然有许多优秀作品优秀作家受到了曹禺、老舍们创立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滋养和哺育,《小井胡同》《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等许多优秀的当代剧作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这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都是从曹禺、老舍的戏剧中长出来的果实。
文化发展既要扬弃要创新,也要承接,中国当代戏剧文化更应该如此。今天的中国话剧非常迫切的一个历史任务就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中国话剧越是走向多元化,这个链条越不应该断裂,不应该出现空白和盲点。当今中国话剧需要有一批人沿着曹禺、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
(摘自《中国戏剧》2007年第8期,有删改)下列对“很重要的东西”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使原创戏剧不再是个空壳,不再是各种形式手段的杂耍和小玩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在精神。 |
B.指可以使原创戏剧产生“人学深度”,在戏剧创作中绝不能丢失的深切而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精神。 |
C.指当代戏剧创作中越来越薄弱的,通过高度概括和深刻表现时代生活使作品充满思想力度和情感真诚度的现实主义精神。 |
D.指当代原创戏剧文学中所应该具有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内在精神和现实主义的戏剧精神。 |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话剧产生了许多变数,但后来的优秀的剧作家还是受到曹禺、老舍们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影响。 |
B.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度体察、对生命的关爱等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代许多优秀剧作中也有一定体现。 |
C.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中国后来的优秀剧作家正沿着曹禺、老舍等老一辈戏剧家开辟的现实主义道路前行。 |
D.曹禺、老舍们留下的这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作家的成长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代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中既有体现一定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也有伪现实主义和低水平的现实主义作品。 |
B.《雷雨》《茶馆》等作品代表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水准,而《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等作品也是当代现实主义剧作中的优秀代表。 |
C.不少原创剧作家在经营故事、建构情节、寻找特定表达形式等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因而使许多当代戏剧“人学”含量不足。 |
D.中国话剧越是要向多元化发展,就越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传承链条。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历史任务。 |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剧作如果让人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人的独特发现、独特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层体验,那么这部作品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品。 |
B.有了具有“人学”深度的好剧本,再加上导演、舞美、演员等方面的强力合作和大笔投入应该就能有比较成功的戏剧演出。 |
C.如果没有曹禺、老舍这些老一辈现实主义大师为中国戏剧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当代戏剧就不可能出现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 |
D.当今中国话剧如果能有更多人沿着曹禺、老舍等现实主义大师的路继续前行,那么将会产生更多的优秀剧作。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炎凉
张晓风
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
②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上。
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于爱上一个城……
③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触觉之美有如闻高士说法,凉意沦肌浃髓①而来。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领清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一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毛毯是可以飞的。中国人种地,对植物比较亲切。中国人用植物编织席子不飞——中国人想,飞了干吗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飞还舒服吗?中国圣贤叫人拯救人民,其过程也无非是由“出民水火”到“登民衽席”②。总之,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把自己或别人放在席子上了。初夏季节的我便如此心满意足地躺在我的竹席上。
④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七八月盛夏,情形就不一样了。刚躺下去还好,多躺一会儿,席子本身竟然也变热了。凉席会变热,天哪,这真是人间惨事。为了环保,我睡觉不用冷气,于是只好静静地和热浪僵持对抗。我反复对自己说: “不热,不算太热,我还可以忍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哼,谁怕谁啊 ”念着念着,也就睡着了。
⑤然后,便到了九月,九月初席子又恢复了清凉。躺在席上,整个人摊开,霎时变成了片状,像一块盒子捶成薄薄的金箔,我贪享那秋霜零落的错觉。
⑥九月中,每每在一场冷雨之后,半夜乍然惊醒,是被背上的沁凉叫醒的——唉,这凉席明天该收了。我在黑暗中揣想,竹席如果有知,也会厌苦不已吧?七月嫌它热,九月又嫌它凉,人类也真难伺候。
⑦想来一生或者也如此,曾经嫌日程排得太紧,曾经怨事情做个不完,曾经烦稿约演讲约不断,曾经大叹小孩子缠磨人…··可是,也许,有一天,一切热过的都将乍然冷却下来,令人不觉打起寒颤。
⑧不过,也只好这样吧!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
【注】①沦肌浃髓: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②出民水火,登民衽席:比喻解救陷于困境的百姓.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描写一年中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B.第③段思路开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躺在竹席上的触觉之美,给人舒爽自如的感觉。
C“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面对它“也只好这样吧”,体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
D作者感叹当一切忙碌的事都停顿下来之后,往往又给人一种瞬间冷却的失落感。
E本文主要运用议论和抒情方式,表现天气冷热变化,影响人对竹席的不同感受。第⑧段“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析。(4分)
答: 作者为什么要以“炎凉”为题?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文精神
南帆
当下的文化领域弥漫着浓烈的世俗气息,人们可以察觉到文化领域的某种隐蔽性失衡。文学的深刻正在演变为一种招人嫌弃的品质,哲学仅仅是少数人关注的精神奢侈品,历史不得不接受各种“戏说”的粗暴调侃……
市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畴,但是,这并未否定“人文精神”的意义。“人文精神”的倡导表明,市场之外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一位女士愿意支付更高的价钱购买一套心仪的服装时,美学追求占据了上风;一位教授愿意接受低廉的报酬从事公益讲座,或者一名公职人员愿意利用休假进入医院无偿担任义工,这时,善的追求压倒了个人利益的获取。
一个正常的社会通常拥有多种价值体系,它们与市场的追求构成了内在的平衡和相互制约,这是一个社会合理的精神结构。
“人文精神”不仅确信真、善、美诸种价值体系的存在,甚至证明了某些事情的无价。
愈来愈多的人投身穿益事业或者慈善事业,回报的利益价码从未进入他们的意识。不听命于生存的直接需求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更为崇高的目标,这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也是“人文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文精神”的词源通常必须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张扬人的尊严与价值,包括正视人的现世幸福和正常欲望,这时的“人文精神”被视为一面解放的旗帜。重提“人文精神”,这时的解放不再是摧毁中世纪的教会系统,而是指向了财富的盲目积聚以及不知餍足的贪欲,如果说财富与欲望都曾扮演过人性解放的工具,那么,这两者也会演变为人性的新型枷锁。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财富的攫取正在成为他们唯一的人生渴求。这时,生活的手段转变为生活的目的。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这种颠倒的症候。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人的价值是调节各种评价指标的核心范畴。
尽管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仍是现代社会最为显赫的主题,但是,人类的标准形象并非经济动物。迄今为止,人类文化同时包括了道德、法律、宗教信仰、政治理想、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等诸多领域。如果上述领域完全撤出社会的话,经济活动会逐渐瘫痪。如果一个民族赢得的文化评语是“见利忘义”、“哲学的贫困”或者“艺术沙漠”,这种耻辱是全山银山的耀眼光芒所无法掩盖的。
财富没有错,经济活动的中心位置也没有改变。然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一系列新的问题必将陆续浮现:财富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否存在财富之上的更高追求?“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压其历史演变,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方面的启迪。
(选自2013年1 2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的文化领域出现某种隐蔽性失衡,是因为浓烈的世俗气息弥漫于文化生活。
B市场之外还存在另一些价值体系,说明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应该拒绝利益诉求。
C从历史角度看,“人文精神”曾是将人陛从中世纪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的一面旗帜。
D一个民族如果只能赢得“哲学的贫困”等负面性评价,这种耻辱是难以被掩盖的。“人文精神的匮乏既是这种颠倒的原因,也是这种颠倒的症候。”请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人文精神”有什么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答: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题目。
嫦娥三号全景相机将在月球拍摄国旗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张子扬)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将于14日晚间在月面虹湾区附近软着落。届时,装载在月球车上的全景相机,将对着陆器以及上面的中国国旗进行成像。
按照计划,当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巡视器将从着陆器上缓慢走下,两器将开始进行各自独立的探测任务。安装在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和配备在巡视器上的全景相机,将互拍照片,“嫦娥”与“玉兔”号将实现“两两相望”。
届时全景相机能否将拍到的中国国旗传回地球,以及自身是否能顺利展开对月球表面形貌的探测,颇为关键。
作为全景相机的主任设计师,杨建峰在受访时告诉记者,这次担负重任的全景相机有三个创新,应当能保证它全力完成“答卷”。
杨建峰介绍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以及中国深空探测前期的相机全是黑白的,“此次我们使用的是彩色相机,在同样分辨率的情况下,彩色(成像)是黑白(成像)数据量的四倍”。
杨建峰感慨道:“国旗的颜色很鲜艳,面对国旗拍照时,需尽可能呈现出的画面逼真,而全景相机的分辨率大概是一个小米粒那么大,是否拍得清晰,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
全景相机的第二个创新是可以旋转360度。杨建峰称,相机工作时,有可能正对着太阳造成逆光,也有可能是顺光、侧光等。不同光的条件下,相机里面的曝光量差别非常大。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曝光只有几档,而嫦娥三号的曝光档数增加了不少。
“第三个创新是温度环境。”杨建峰说,“与其他载荷在夜间工作有所不同,全景相机主要是在白天工作,要经受高温的考验。”
据杨建峰透露,之所以全景相机不惧怕高温,是因科研人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膜贴在相机头上,相当于给相机戴了个“安全帽”,可以发挥良好的散热功效。
“即便面对150度的高温,也会安然无恙。”杨建峰说。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指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传回系列照片,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请简要分析其意义,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太湖纪游(节选)
成仿吾
①现在在我们面前展开着的是一片一望茫茫的旷野。我们远望浑浊的层云,我们近看澄清的流水,我们看远树,看近村,看阡陌上的行人来往。
②到处只是一样的树木,一样的人家与一样的田亩,上海到无锡的旅程毋宁说是单调已极。在这样的单调之中,多少可以给人一点新的刺激的,只是昆山、天平山与苏州的城廓。然而以这点新的刺激来破这极端的单调,未免太微弱了,我们终于在这种单调之中到了无锡。
③我们在寄畅园与淮军昭忠祠走了一转,看了所谓天下第二泉之后,便直取向梅园的路走去。这条路说是梅园的主人荣某所修的,路的两旁差不多尽是一样高的桑树。间有勤劳的农夫在田中一根一根的丁宁处理。我常在路的两边行,便有媚人的小枝时常把我的衣袖牵住。我幻想到采桑的时节应当是如何明媚的一片风景。美妙的年轻的姑娘,艳阳的天气,含烟吐翠的桑园,欲绝还飞的低唱。我想大抵要这样才是真的江南的情景。
④路旁有一个私立的小学,虽然狭小,却很清洁。水径从这里右转。一池碧玉般的静水首先牵住了我们的视线。接着便是左右两条雪白的小桥,与对岸的一个两层的洁白的亭子。稍远处便是一栋矮而明洁的红漆的小屋。我们加了速度,看看左面的池水,又左右看看路旁的梅花,高兴得什么似的前进。有时梅花的香气飞来,我们也不禁为它暂时停止。桥旁的柳树下有三五个小儿在喧叫。我们轻轻地走上桥来,似乎把他们吓了一跳。小屋共三间,还没有人住。我们从阶下回头望远,隐隐有连山在那边的天际横卧着。亭子建在屋前的假山上,中有长椅,可以坐看这自然清艳的小天地。屋右的林中时有萧萧的风声在响。我们大家倾耳而听,大地顿如沉入了静默的深渊,只闻风声在天空之中消涨,世界在静默之中推移,我们好像超然物外,独立着的样子。
⑤理智命令我们离开了此处,也不管我们是怎样依依不舍。回到大路上来时,我们还是偷偷地频频回首,我们口里不断地说要移来,虽然心里明明知道世事鲜如人意,明朝的事谁也不能断定在先。
⑥湖水好像在绕着几个远岛右旋:不多远的路,便转到我们的脚底。我们弃车直下水滨,恰巧有只小船在等着。
⑦我们曾从车上望见有几片孤帆在远处的水天之间倾欹,但是湖边的水却很平静。湖中的鼋头渚在招引我们,犹如神怪小说中的仙岛。当我们离开湖边的时候,我们觉得好像是能够离开了这现在的世界,向着一个新的可惊异的世界在走;我们被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希望萦绕着,舟子的橹声是异常轻快而果敢。
⑧转瞬之间,我们已经发现了自己完全在一个水的世界,我们刚才所离开的岸与岸上的湖神庙已经远隔着浮在那边,我们是在水天之间徙倚。我环顾湖山,日本濑户内海的风景无端又显出在我的前面。那是七八年前的事。在一个春假中,我与爱牟曾在这湖一般的内海畅游过一次。那明媚的风光,至今还不时来入我的清梦。只是鲜明的程度一年不如一年了。我竭力想捕住当年的情景,然而在我眼中显出的,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幻象。清风徐来,把我眼中的幻象也吹得像湖水一样激荡不宁。
⑨隐忧一来,我眼前的世界忽然杳无痕迹了。一片茫漠的“虚无”逼近我来,我如一只小鸟在昏暗之中升沉,又如一片孤帆在荒海之上漂泊。一种突发的震动把我惊醒时,多谢舟子们,他们把我由荒海之上救到鼋头渚了。
⑩我遥瞰着太湖,徐徐吞吐新鲜的呼吸,觉得神清气爽,好像可以振翼飞去。这时候夕阳已将下山,好像一个将溺的人红着脸独在云海之中奋斗。东边的连山映在夕阳中,显出了他们的色彩的变化之丰富。和我同行的一位画家,便从衣袋中抽出一个小簿子来临写。我们一齐抬头仰看太阳的车骑在云海之中动摇;金鞭指处,一片灿烂的金光射来,暂时辉耀不已。
11渚的高处有亭,亭的那边尚有一座花神庙。我们匆匆跑过一遍时,渚下的舟子已经在招我们归去。我们同夕阳一步步往下行来,我们下得船来时,夕阳也已经沉下去了。
12连山与我们之间,渐渐垂下了一重重的帘幕;山洼岛上忽然吐出了一片片的青烟。天空越发低下来了。
13我们在沉默之中登了岸,又入岸上的古项王庙看了一回;庙中的人已经在吃晚饭,我们便匆匆出来了。车夫好像已经等得不耐,见我们出来,便一个个活跃起来了。
14我们在昏冥之中,还从车上不住回头远望。我们自恨没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同太湖诚恳地约了再会。太湖哟,永远的太湖哟!我们虽是乍见便要分离,我们是永远不能忘你!
15过梅园时,门前已经没有人影,我们入园约略跑了一遍,人为的风景总觉引不起我们的兴趣来。一堆堆绰约的梅花空在晚风之中把她们的清香徐吐。
16一路犬吠声把我们送出门来,四围已经打成了一片无缝的黑暗。我在车上不禁又想起了葛雷《暮畔哀歌》中的“把全盘的世界剩给我与黄昏”。
一九二四年三月九日
(本文摘自《传世文典》,团结出版社出版。)
注: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文学家。1910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发起成立创造社。曾在广州大学任教,还曾兼任黄浦军校教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等职。第③段和⑦段画线句中有意蕴,试简要分析之。
(1)我常在路的两边行,便有媚人的小枝时常把我的衣袖牵住。
(2)我们觉得好像是能够离开了这现在的世界,向着一个新的可惊异的世界在走。第⑧段写日本濑户内海的风景有什么作用?
第⑥-12段,作者以白描手法写太湖景观,请分析文章这几段的行踪以及各写了景致的什么特点。
我国山水名胜多有一些人文建筑平添游人雅兴。请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各种人文建筑,并选择其中的两种,体会它们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研究发现 向脑中输入电流可抹去患者痛苦记忆
中新网12月23日电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近期有研究发现,向脑中输入电流可以抹去人们不愉快的记忆。这是科学家在更好地治疗心理创伤、精神疾病和药物成瘾等疾病的研究过程中迈出的又一步。
在一项试验中,科学家首先藉助文字和图片向患者呈现一则令人烦恼的故事。一周之后,科学家会提醒患者回忆这个故事,然后对患者实施电休克治疗(即人们熟知的电击疗法),结果是患者完全忘记了这个痛苦的故事。
荷兰奈梅亨拉德伯德大学神经科学家克勒斯说: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在所有受试者中都观察到了这一效果。克勒斯是这篇研究论文的主笔,论文周日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这项试验让人想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这部电影,影片中一对感情不和的情侣抹除了彼此的记忆。
科学界多年来也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在暴露疗法中,医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让患者频繁暴露于所恐惧的事物中,帮助他们直面内心的恐惧并逐渐弱化其恐惧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作“消退法”。一些研究人员还对抗焦虑药物“心得安”进行试验,希望有朝一日能选择性地筛除人们不想保留的记忆,或是与吸烟、吸毒或情感创伤联系在一起的记忆。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一段记忆一旦印在脑子里就会永久保存下去而无法更改。过去,治疗焦虑症患者的办法是让他们创造新的记忆以克服恐惧。然而旧的记忆保存不动,并可能随时被重新激发出来。
大约在10年前,科学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当提醒实验室中的啮齿类动物回忆过去的恐惧场景时,脑中的那段回忆会暂时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如果不采取措施,那段记忆会再一次稳定下来,并深植于脑中,这一过程被称作“再巩固”。
但如果将某些可以干扰“再巩固”过程的药物直接注射进啮齿动物的脑中,动物的恐惧记忆会被彻底抹除。而且关键在于,其他记忆并没有被抹去。
至于能否对人脑的“再巩固”过程进行干预,则被认为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向人脑中注射药物风险较大。克勒斯和他的同事们找到了一种可以绕开这个问题的办法。
他们的试验对象是39名因患有严重抑郁症而接受电击治疗的患者。在电击治疗中,医生给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并让电流通过患者大脑的部分区域,电流可引发疾病短时间突然发作,有助于治疗抑郁症。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疗法的原理,一些科学家猜测是电流改变了血流模式或大脑的新陈代谢,还有人相信是电流促使脑部释放出某些可以抗击抑郁症的化学物质。
接受电疗的患者通常都是在试用了各种其他治疗方法均不见效(包括最强力的药物)后转而接受该治疗的。
这项工作还远没有完成。科学家还不清楚这种记忆抹除是暂时还是永久性的。而且,尽管这一技术在抹去简单故事的记忆方面可能有效,但科学家还需要证明它能够让人忘记真实世界中的悲惨经历。
一些研究人员力图研发出较电休克疗法更好的治疗办法,他们正在对“心得安”进行试验,这种药物可抑制一种强化巩固记忆的荷尔蒙的活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纳德尔希望在明年夏天能够请到约50名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参与测试这一药物。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进行抹去痛苦记忆的相关研究。根据文意,这些研究经历了______疗法→新记忆克服法→________疗法等几个阶段,一些研究人员还在研究较电休克更好的疗法。( 4分)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暴露疗法中,医生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害怕的事物反复在患者面前出现,帮助他们直面内心的恐惧并逐渐弱化其恐惧反应,从而筛除了他们大脑中不想保留的记忆。 |
B.一段记忆一旦印在脑子里就会永久保存下去而无法更改,只有让他们创造新的记忆以克服恐惧,才能消除头脑中不愉快的记忆。 |
C.科学家提醒实验用的啮齿类动物回忆过去的恐惧场景时,脑中的那段回忆会暂时减弱或消失;但是稍后又会再一次稳定下来,并深植于脑中。 |
D.一些研究人员研发了比电击疗法更好的疗法,他们对一种叫“心得安”的药物进行了试验,抑制了一种荷尔蒙的活动,这种荷尔蒙能强化或巩固记忆。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电击治疗中,医生给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并让电流通过患者的大脑,引发疾病短时间突然发作,让抑郁症患者的病理特征凸显,便于医生诊断,从而彻底康复。 |
B.在电击疗法中,电流改变了血流模式或大脑的新陈代谢,促使脑部释放出某些可以抗击抑郁症的化学物质,使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从此消除痛苦。 |
C.藉助文字和图片向精神患者或心理患者呈现一则令人烦恼的事情。一周之后提醒他回忆这件事,然后对他实施电击疗法,能让这些患者的病情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适当的控制。 |
D.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电击疗法能够让人忘记真实世界中的悲惨经历,虽然科学家还不清楚这种记忆抹除是暂时还是永久性的,但其效果非常明显,是毋庸置疑的。 |